(一)理念创新:创新服务基层、七方协同、医康养融合人才培养理念

成果运用系统论、医学伦理学、能力本位职业教育理论,提出服务基层卫生健康发展的人才培养定位,形成政府支持,学校、行业、企业、医院、社区、研究机构七方参与的协同育人机制;围绕人民群众一体化、连续性卫生健康服务需求,组建医康养融合专业集群,建设校企、理实、岗课、德技双线并进的课程体系;打造医康养科普教育馆、中原学者工作站、生产性实训基地等综合育人平台。创新服务基层、七方协同、医康养融合人才培养理念,服务基层是前提、医康养融合是核心、七方协同是保障。

公开出版《标准化病人培训及使用手册》等著作3部,发表高水平论文《高职护理专业三段递进式社区-家庭护理实践教学的探索》等22篇。

(二)路径创新:创新数智化、进阶式、开放性赛训一体实践教学路径

研发学校智慧实践教学系统,设置课程、技能训练、竞赛模拟及考核评价等模块,整合赛训设计、实施和评价等环节。采用虚拟卫生院、虚拟养老院、中医针灸推拿虚拟仿真等系统辅助教学;借助云端智慧评分及分析系统进行赛训考评;赛训场地布置引入跌倒养老监护等智能监测系统、智能康复机器人等新设备,模拟真实照护场景。

采用进阶式技能训练方法,将医康养专业集群实践教学分为基础技能训练、技能巩固与提升、技能拓展与创新三个阶段,对应知识储备、技能精炼和综合实战能力的培养。学生先在专实训室学习基础知识,强化单项技能;再在仿真场景进行演练和竞赛,提升综合技能;最后在床旁实战,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技能。

通过线上直播、现场观摩和新媒体同步展播,向社会、同行、学生及家长展示竞赛过程和实践教学成效,增强学生及基层卫生健康从业者的获得感、荣誉感。

(三)模式创新:创新非遗传承杏林弟子特色班教学模式

传承“洛阳正骨技术和文化,每年从医康养集群中选拔100名优秀学子组建非遗传承杏林弟子特色班。全国名老中医、毛氏正脊技术传人毛书歌及其20名亲传弟子,组成教学团队,编制特色培养方案,采用医案教学法,基于毛氏正脊技术在慢性骨关节病防治中的真实病例,引导弟子班学生辨证施治,掌握特色技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编著《慢性疼痛管理》《毛氏正脊》等教材;通过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等,弘扬大医精诚精神。

特色班获批中医学省级现代学徒制示范点优秀学生受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突尼斯苏塞大学邀请,参与中医治未病理念及中医康护适宜技术推广,弘扬中医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