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康养专业群开放型校内实践中心 建设方案

发布者:护理学院发布时间:2024-08-22浏览次数:11

附件2

医康养专业群开放型校内实践中心

建设方案


一、总体建设目标

1.建设总体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洛阳市,服务都市圈,聚焦健康养老、现代服务业等产业。主要面向社区和健康服务领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医护基础理论以及医养照护和管理基本技能,具备运用所掌握的专业技能对各类急慢性疾病、创伤性疾病、功能障碍性疾病以及母婴、幼儿、老年失能半失能照护的基本能力,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人文素养、职业素养、技术技能素养”,能在各级各类医疗护理康养机构、医疗保健、残疾康复、社区卫生保健管理服务中心等,从事新生儿照护、婴幼儿照护、产后母婴照护、老年照护、康复照护、常见慢性疾病健康照护以及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实践型医养照护服务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河南省以及豫西区域输送大量实用型医养照护与管理人才,为人民提供高质量的生命全周期健康管理,对促进全民健康、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

2.建设思路

以技术技能积累为纽带,整合校内资源,全方位、多层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高水平骨干企业深度合作,汇聚政行业、企业优势资源,牵头成立职业教育联盟(集团),校企联合打造兼具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服务创新、技能创新的医康养专业群开放型校内实践中心,建设成为洛阳“565”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洛阳都市圈职业教育合作育人平台。共建实践基地、研发中心,实施现代学徒制和订单式培养企业员工继续教育项目,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实现政、行、企、校深度融合,提升学校品牌效益,提高企业生产效益,形成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共生共赢的校企联合命运共同体。

二、重点建设任务与举措

医康养专业群开放型校内实践中心以康养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为依据,按照“产教融合、资源共享”的建设思路,在现有实训条件的基础上,针对康养产业特点和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科研创新转化、实习实训课程研发等方面进行建设,充分发挥基地促进教育、人才、产业、科技等各创新要素聚集、融合的作用,拟建成集人才培养、职工培训、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多效、多能的集成化综合性实训基地。

1.医康养专业群开放型校内实践中心内涵建设

医养照护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以我校“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高水平专业群为依托,与企业深度合作,通过“引企入校”,按照“共建、共享”的原则,形成“校企联动、合作育人、协作生产、共同研发”的运行机制,创新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形成“双主体”建设机制。引入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方法和企业文化,以企业标准为依据,在基地院校统筹下,按企业实际工作流程组织实践教学及培训,共建培训标准及评价标准,充分发挥基地的教学、培训、鉴定和技术服务功能。实现学校教学环境与企业现场环境、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融合。

2.医康养专业群开放型校内实践中心硬件建设

在前期学校自筹资金建设“一老一小”实训基地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各种配套设备设施如下:

1)医养照护技术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基地瞄准五大方向即教、学、管、练、评和两大中心即专业虚拟仿真实训中心、虚拟仿真体验中心及三大平台(智慧养老平台、医学形态学虚拟仿真教学云平台、虚拟仿真平台),全方位布局从医到养的智慧化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实现人才培养,服务企业、社会,为职业教育增效赋能。

医养照护虚拟仿真实训基地


  1. 婴幼儿托育实训基地提升改造:主要包含幼儿保育实训室、早教实训室,幼儿保育实训室分别由幼儿安全防护、婴幼儿桌椅、智能婴儿、婴幼儿3D交互式保育虚拟仿真和VR虚拟仿真幼儿园系统等软硬件设备组成,早教实训室由幼儿早期发展、感觉统合虚拟仿真系统等幼儿发展指导教育等软硬件设备构成。

保育实训室1

保育实训室2











早教实训室1









早教实训室 2


3)三维交互护理解剖教学系统  

三维交互护理解剖教学系统(教师端)8610套:系统可通过触控操作方式,实现对三维模型任意角度旋转、平移、缩放、透明、结构隐藏、显示、拆分及着色等基本操作;也可通过自定义收藏、自定义添加文字、图片、自定义编辑三维课程等实现深度交互;各结构都有中英文名称、注释及标准发音;任意剖切功能,可得到任何角度的切面图片;2D切面和3D模型融合,让真实就在眼前。三维结构由真实人体横断面数据三维重建得来,位置、形态与原始数据一致,共分为12大系统,可显示6000多个解剖结构的三维形态。

系统紧扣教学大纲,按照教学顺序进行了内容的整合和安排,可以方便快捷地调出数字人体解剖模型,通过3D模型、断层影像、微课视频、图片、动画等多媒体手段生动地提供大量优质教学资源,极大地方便了教师进行数字化授课和学生课前、课中、课后进行自主学习。解剖结构完整,不重叠解剖结构超过6000数量级,满足从高职到研究生阶段教育需求。






三维交互护理解剖教学系统(学生端)PAD   10





4)临床护理思维训练系统

临床护理思维训练系统(教师端)    1套  


临床护理思维训练系统 (学生端)          30




5)建设知识图谱2

《老年健康照护技术》、《基础护理学》2门课程知识图谱                

AI知识图谱可从教学和学习的角度,为老师梳理出适应当前班级、学生的知识教学任务,为每个学生梳理出适应自身的学习路径、学习内容,从而支撑在线课程内容深度个性化、智能化,并基于知识点、技能点与实操实践的关系,做到理论与实践的贯通。

基于知识图谱的课程建设既能监控到知识点教与学的深度,又具有纵观全局的整体性,前期课程已建设的碎片化教学资源,通过知识图谱形成资源之间的关联挂载,使凌乱视频资源,教材资源,文档资源串珠成线,编织成网,使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打通课程知识之间的联系,创新学生培养;开展多课程融合协同育人模式,打破课程间壁垒,使不同课程知识相互渗透,融会贯通。

知识图谱是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现课程的知识关系网络,突出知识点的应用,注重其在各个教学环节的具体应用价值。在构建知识图谱的过程中,紧密结合教学应用环节,梳理课程教学主题、教学知识点、知识点类型、教学资源、教学活动和评测,通过知识图谱清晰定位每个知识点教授的目标与资源,以知识地图的形式,直观展示课程整体画像。

基于课程知识图谱,针对不同专业背景和办学层次院校的学生开展“融合课程设计”。为课程内每个知识点制定可视化、个性化和趣味性的教学目标,让知识点不再抽象、枯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基于知识点教学认知目标,开发知识点层面的教学资源、教学活动、和评测方案,强化教学设计的内在逻辑。

 “教材即教学”,在现有课程教材的基础上,以知识图谱为纽带,配套融合课程的知识内容与教学设计,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优化数字资源的供给模式,打造多元化的数字教材、数字资源供给体系。

人工智能辅助教学,是未来教师的必备技能。除了要对数字资源供给模式进行优化,教师在备课、授课、作业布置、作业批改、学情收集与分析方面更需要创新。备课、布置作业等基础性工作,都可以由人工智能完成。信息化手段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率。项目通过构建高效的人工智能辅助教学系统,通过知识图谱系统、知识推荐算法、知识点个性化学习算法模型、知识点掌握程度算法模型、大数据分析等,提升线上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3.应用型康养康育人才培养模式建设

秉承“专业设置与职业需求、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三个“零距离对接”的人才培养理念,建立“对接零距离,理实一体化”的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和培训上做到课程一体化、岗位一体化、技能一体化,校企共同制定实习实训环节的质量标准和成果的评价标准,并适时开发适应专业岗位需求的实习实践项目及培训课程;建设一支由专业负责人或高水平教师、企业技术骨干组成的实践教学经验丰富,勇于创新的高水平教师队伍;为构建更高技能的精益型、多样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铺路搭桥,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提升产业服务能力。

4.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在满足我院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管理高水平专业群正常的实践教学外,积极承担“1+X”育婴员、老年照护、养老服务员等证书的培训和鉴定考核工作,承担康养领域(职业)的职业技能培训,承办康养领域相关职业技能竞赛。同时,借助共建在工作积累中提升整体实力,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1)教育培训服务能力服务基地院校及区域内职业院校实践教学,实行共享共用,也可为区域内职业院校实习实践项目建设、管理和培训提供指导和服务。

2)职业资格鉴定及认证培训依托基地建设,服务区域内康养相关职业培训,开展育婴员、养老护理员、家庭照护员、健康照护师等技能紧缺型人才培训以及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可进行“1+X”母婴照护、老年照护、养老服务员等级证书的培训和考核工作;承接民政、人社、工会、院校承办的省市各级各类康养类技能竞赛,如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养老服务技能竞赛、健康照护师技能竞赛等。

3)科研创新及成果转化能力借助基地建设,发挥校企各自优势,为企业提供产品开发、工艺革新、技术推广的研发平台,促进成果转化,提升学院科研能力。

三、预期建设成效与主要成果

本项目由地方财政、院校和企业共同投入建设。主要围绕共建医康养专业群开放型校内实践中心、共建医康养专业群开放型校内实践中心培训导师团队、共建培训课程、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三方面进行建设。建设成效及成果如下:

第一阶段  进行团队的组建、基地制度及运营机制建设,形成完整的管理团队,缩小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康养康育人才需求的差距,具体如下:

1.医康养专业群开放型校内实践中心管理团队

2.医康养专业群开放型校内实践中心管理及运营机制建设

3.医康养专业群开放型校内实践中心真实职业环境及职业氛围营造

第二阶段  在采购硬件、软件完备的基础上,开发应用新标准、新规范、新教材;加大企业教师授课的学时,增加学生企业岗位见习跟岗的频次,校企共建人才培养方案,实现校企深度合作,具体如下:

1.医康养专业群开放型校内实践中心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实习实训、培训、考核与鉴定教师队伍建设

2.结合相关技术标准与规范,校企共同制定实习实训标准、质量标准、评价标准

3.根据人才培养需求,开发《老年人日常健康照护技术》、《基础护理学》2门课程的知识图谱。

第三阶段  校企合作开展育婴师、养老护理员、健康管理师、社会工作者、1+X老年照护师、1+X失智老年人照护师等康养康育人才的社会培训,扩大社会培训面,充分发挥基地的人才培养动能,为“人人持证、技能洛阳”提供人才培养的蓄水池。

序号

类别

任务

2023

2024

1

建设医康养专业群开放型校内实践中心

建成医康养专业群开放型校内实践中心

医康养专业群开放型校内实践中心真实职业环境及职业氛围营造,进行医养照护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婴幼儿托育实训基地提升改造。

以上计划使用经费225

协同建立实质性、创新性的培训模式,采买设备设施,包括三维交互护理解剖教学系统、临床护理思维训练系统。

以上计划使用经费115

2

共建医康养专业群开放型校内实践中心培训导师团队

建成高层次医康养专业群开放型校内实践中心培训导师团队

形成稳定的医康养专业群开放型校内实践中心培训导师团队;

制定医康养专业群开放型校内实践中心管理及运营机制建设;

组织团队教师定期培训学习,强化合作意识。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团队教师定期培训学习;提升培训能力。

开展育婴师、养老护理员、健康管理师、社会工作者、1+X老年照护师、1+X失智老年人照护师等康养康育人才的社会培训和技能竞赛等。

3

共建培训课程知识图谱

完善医康养专业群开放型校内实践中心相关培训课程的知识图谱

以培养老年照护、医养结合为核心,校企合作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尝试“1+X”的有机衔接,优化课程设置,促进专业设置与医养照护专业人才需求的精准对接。

开发2套课程的知识图谱,计划使用经费34万。

四、建设资金预算安排

资金预算安排表(万)

名称

预算

使用方向

医养照护虚拟仿真实训基地

125(自筹)

建设“一老”虚拟仿真实训基地:临终老人安宁疗护虚拟仿真实训系统、1+X养老服务职能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居家养老适老化创设系统、智慧养老思政数字化博物馆、认知症早期筛查与干预系统、LED显示屏

婴幼儿托育实训基地提升改造

100(自筹)

提升改造“一小”实训基地:幼儿保育实训室、早教实训室,幼儿保育实训室分别由幼儿安全防护、婴幼儿桌椅、智能婴儿、婴幼儿3D交互式保育虚拟仿真和VR虚拟仿真幼儿园系统等软硬件设备组成,早教实训室由幼儿早期发展、感觉统合虚拟仿真系统等幼儿发展指导教育等软硬件设备。

三维交互护理解剖教学系统

44

采买三维交互护理解剖教学系统:(教师端86寸)1套;三维交互护理解剖教学系统(学生端PAD10

临床护理思维训练系统

71

采买临床护理思维训练系统(教师端)1套;临床护理思维训练系统(学生端)30套;其他配套用物 1

知识图谱建设

34

建设《基础护理学》、《老年人日常健康照护技术》2门课程

合计

374


五、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有力  

为加强项目建设与管理工作,成立办公室,下设各项目建设工作小组,组建教学团队,落实人员职责,明确责任分工与项目的具体实施。实行各项目主持人负责制,负责编制和协调项目建设计划,具体组织实施项目建设工作,及时总结项目建设的经验,确保项目建设按计划、高质量完成。

2.制度保障健全  

制定《洛阳职业技术学院学院高水平专业化医养照护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建立督导督查机制,实行建设全过程动态管理。将项目建设纳入学院年度工作计划,建设成效纳入年度考核,并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议,实时跟进项目进度。

3.质量控制严格  

按照“高标准、高质量、大容量、多形式”要求,采取“集中资金、突出重点、全面建设、加强管理”方式,在资源建设、推广应用和完善更新三个阶段,成立专门工作机构,明确相关职责和工作流程,实行“统一领导,分项管理”,实行分项目、分层次建设工作目标责任制,实施项目精细化管理,明确建设目标,落实任务和责任。

项目管理实行进度报告和公布制度,建立科学的跟踪评价监控和责任追究制,实现监控有规范,考核有标准。各分项目负责人明确建设进度、技术标准、质量要求;签订《目标责任书》,填写《工作日志》和《分项建设进度报告单》

项目定期进行阶段验收考核,主要从资源素材的数量、资源内容的质量、资源运用的技术和资源形式的创新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考核成绩与项目建设经费的拨付挂钩,建设项目实行中期检查制度。

4.资金保障到位  

为确保建设经费按时到位,按要求完成建设任务,积极从地方财政、合作建设院校和企业融资。坚持“总体筹划、分段实施;单独核算、绩效考评;分项管理、保证重点”的原则,实行“统一规划、单独核算、专款专用”的管理办法,成立项目建设专项资金管理领导小组,制订《洛阳职业技术学院医康养专业群开放型校内实践中心建设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统筹安排、层层落实、跟踪过程、监测绩效、合理有效使用各项建设经费,使资金的使用发挥最大效益。



16



上一篇:下一篇: